回顾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史,越来越多的城市树立起了高楼,生活便利性越来越好,房地产的兴荣也带领起我国的民众生活的现代化,但是胡同里,街巷里那种邻里情谊,小社区的温情似乎也在慢慢被大城里的冷漠,独行而取代。与许多楼市的开发商不同,太古地产摒弃了订单式地产的方式,和品牌方的深度捆绑,提升了地段的商业价值同时也提高民用地产的价值。但随着房地产行业步伐放缓,这种同质化的情况也逐渐显示出来。
而今天要介绍的太古地产,本质上和万达为首的订单式地产有很大的不同。太古地产在国内都是商用地产,除了没有民用地产的压力外,太古自2002年进入中国内地以来,上海兴业太古汇项目从拿地到开业共耗时13年,成都远洋太古里用时6年终开业,广州太古汇也是消磨了10年的时间。
太古地产于1972年成立,致力发展及管理商业、零售、酒店及住宅物业,发展策略集中在主要运输交汇点的上盖发展综合物业项目。太古地产在中国香港的投资物业组合以太古广场、太古坊及又一城为核心物业。于中国内地,太古地产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成都市,共拥有五个大型发展项目,当中以北京朝阳区的三里屯太古里和瑜舍酒店最为人熟悉。
太古做商业地产不仅贡献最精致的建筑,还有丰富的商业内涵,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快耍慢活」,上海兴业太古汇的「爱混敢嗲」,三里屯太古里的「Let's play fashion一起潮玩」。
这种slogan非常恰当的洞察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赋予在不同城市的项目中,为每个项目赋予了一种可感知的生活态度。而这却是人们在其他商业项目中很少有的体验。成都的慢节奏的悠闲生活,北京城的年轻玩家的荷尔蒙高地,广州的港式购物体。这种贴合市民的生活方式,是在太古每个项目开始时精准定位和高度执行的结果,也是太古在商业领域长久竞争的软实力。
作为一家地产商,太古是少有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之一,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社区营造不论从建筑的硬件方面,还是在人文的软件方面,太古都放在了最高的位置。
成都太古里
在硬件方面,成都太古里引进了方所书店,书店名称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定是常住,便成方所"。他是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为一体。在体验上,方所书店闹中取静,为太古里添加了一份恬静的书卷气。太古里在公共空间上,比较好的协调了个人空间和群体空间上的矛盾性,在巷里的小空间上,以社区的调性,很舒服的安置着个人的休息属性。
"太古"式慢节奏 注重产品打造和选址策略过去数年间,商业地产进入新周期,轻资产成热门词汇,业界迎来一轮"跑马圈地",就连同是港企的恒隆、新世界亦加快扩张步伐,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古地产以稳扎稳打、精雕细琢的风格在内地的商业地产领域"慢节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