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F党建小课堂之人物篇】3.7秒,他挽救了两个生命!牺牲后,8岁的儿子写下了“爸爸永生”
时间:2021-11-04
|
阅读量:
|
党建工会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市朝阳区总部企业联合会特别推出"HEF党建小课堂100系列"。本系列主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希望通过我们的小课堂,能让大家学习到更多的党建知识,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大契机,充分发挥党史对总部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大家全面认知历史、感悟组织光荣、感受自身责任。请记住我们的slogan是"学四史,守初心!"
相比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模
苏宁的名字也许你会比较陌生 在我军八位英模的挂像上 对他的描述是"献身国防现代化" 在苏宁参军的22年里 他全身心投入国防科研 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那么你知道苏宁是怎么牺牲的吗? 看完他的故事 相信你会再次止不住眼泪 …… 当年《炮兵少校》中 战友集体唱歌为参谋长楚宁送行的一幕 看哭了很多人 剧中的楚宁为救战友而牺牲 他的原型正是苏宁 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 《什么也不说》 也是以苏宁的故事为背景而创作 "什么也不说 胸中有团火 一颗滚烫的心哪 暖得这钢枪热 什么也不说 祖国知道我 一颗博大的心哪 愿天下都快乐" 1953年12月7日 苏宁出生在南京 父母都是军人 父亲苏醒用南京的简称 为他取名"苏宁" 不怕吃苦 立志要扎根基层部队 1969年 苏宁选择了参军入伍 那时候的他才刚满15岁 由于个子小 没有合适的军装 苏宁穿着黑棉袄来到了部队 成为了原23军炮兵团的一名战士 刚刚进入基层连队 远离了城市的繁华 部队的物质条件非常艰苦 再加上高强度的训练 很多年轻战士产生了想要离开的想法 当得知连队的生活环境后 有人提出希望他到科研岗位中去发展 但苏宁却拒绝了 他立志要扎根基层部队 苏宁从战士做起 历任班长、连长、参谋长 他在述职报告中写道: 三百六十行 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的 我喜欢这一行 1970年春 苏宁所在部队换防 来到了哈尔滨市郊 从战士到团参谋长 苏宁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 生活俭朴 对战友却十分慷慨 苏宁的日子一直过得很俭朴 担任团参谋长时 居住在9平米的背阴小屋里 没有一件奢华的物品 把向阳的大房间让给公勤人员 团领导多次要给他换房子 都被他谢绝了 但他对于战友 却十分慷慨 别人有困难时 他总会慷慨接济 大家赞扬他 "像雷锋那样做人 像焦裕禄那样当干部"